【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药:做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扛鼎者-pg电子官方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药:做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扛鼎者
发布时间:2024-02-05

走过近70年的发展历程,中国中药控股有限公司“承中药之文化、扬国药之精髓”,始终致力于中药事业的传承发展,向着中药行业引领者的目标执着前行——

1.jpg

栉风沐雨,薪火相传;不忘初心,守正创新。

中国中药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中药”)作为国药集团现代中药板块的核心平台,肩负着践行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引领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使命和责任。他们以理想、情怀、担当,在艰难困苦中敢于作为,在传承创新中砥砺前行,在竞争突破中卓越领航。

未来,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一代代中国中药人还将始终秉承“关爱生命,呵护健康”的企业理念,全力助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中药行业发展赋能。

深刻于血液里的责任担当

——践行央企责任为人民服务

1955年,作为中国中药控股有限公司前身,中国药材公司承载着传承、振兴和发展新中国中药事业的历史使命应运而生。面对新中国成立初期中药市场发展无序的状态,公司长期负责全国中药的产、供、销综合平衡和行业管理,为中医药事业的继承、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心中有信仰,才能“无往而不胜”,翻阅近70年的历史画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开拓进取的精神,淋漓尽致地体现在公司成长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

2001年,中国药材公司正式组建为中国药材集团公司,并于2003年并入国药集团,成为国药集团的全资子企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医药事业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公司同步驶入发展快车道。2013年至2015年,公司并购实力雄厚的盈天医药、同济堂、天江药业和一方制药;2021年,战略重组太极集团……短短十余年间,公司不仅正式更名为“中国中药公司”,营业收入也突破百亿元,提前实现“百亿药企”的战略目标。

“近70年来,不论是履行行业管理职责,还是作为市场经营主体,中国中药人一代代接棒,自强不息,敢于探索,在做强、做大企业的同时,一直将引领和促进中药行业发展,为人民健康服务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中药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映龙表示。

跨越式发展的背后,流淌不变的是灌注在公司血液里红色基因和优良传统。为践行央企责任,强化“国之大者”担当,中国中药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以中医药产业为抓手,积极响应“健康中国”“乡村振兴”“一带一路”等工作要求,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成果全球共享。

新冠疫情期间,中国中药第一时间向中国红十字会捐赠价值1000万元抗疫药品物资,推动化湿败毒颗粒上市并全力支持战“疫”。

脱贫攻坚阶段,中国中药充分发挥中药大健康全产业链优势,进一步提升价值链、延长产业链,着力走好产业化、基地化、规模化发展之路,真正使乡村振兴的战略项目在当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中药投建海外加工基地,促进海外中药产业转型升级和中药贸易多元化,推进国际认证,推动中药产品走出国门,增进世界民众健康福祉。

锚定中医药传承创新重任

——研制人工麝香助推配方颗粒发展

麝香,《神农百草经》中列之为“上品”,麝香为马麝或原麝雄体香囊中的分泌物,每头雄麝一般只产6~12克麝香。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群众对麝香用药需求快速增加,乱捕乱杀现象频发,野麝濒临灭绝,天然麝香供应严重短缺,如何既保护野生动物,又满足用药需求?

当时,中国药材公司勇于担当,接过重担,主持开展人工养麝,并牵头组织进行人工麝香研制,开创了野生濒危药材替代品种研发之先河。

执着于理想,纯粹于当下,经过艰苦卓绝的科研临床,人工麝香的研发从计划经济时代开始,跨越改革开放时期,中间面临多次技术攻关、资金短缺等困境,前后历时20多年终于面世。

“二十年磨一剑”的人工麝香研制及其产业化项目成果一经面世,便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作为人工麝香研制工作的统筹和枢纽,相关部门规定,人工麝香由中国药材公司负责全国总经销,其他研制单位提供相应原料。2005年人工麝香被科技部、国家保密局定为中药保密品种。直到今天,中国中药仍是人工麝香全国总代理。

人工麝香的成功开发,有效解决了麝香短缺造成的临床用药困扰,是中药材代用品研究和应用的典范,为保护珍稀动物药材资源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这一路走来,中国中药不断精研传承,也在不断砥砺创新。

中药配方颗粒是采用现代科学技术,通过不同设备和条件来实现不同品种的先煎、后下、文火、武火等煎煮要求,再经浸提、浓缩、干燥等工艺精制而成的单味中药产品。

经过20多年的试点研究,中药配方颗粒秉承中医药传统,迎合了社会发展环境的变化,剂量明确,携带方便,顺应性好,与传统煎煮中药比,具备明显的经济效益和优势,是驱动中医药行业快速增长的核心因素。

在国内中药配方颗粒的首批6家自主研发创造者中,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和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凭借生产规模最大、专业化生产程度最高、研发实力最强、市场覆盖面最广等优势,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2015年10月,中国中药成功收购天江药业及其旗下全资子公司一方制药,成就当年行业最大的并购案,正式奠定了中国中药在中药配方颗粒领域的龙头地位,如今,公司在中药配方颗粒领域市场份额高达近五成。

作为中药配方颗粒开创者与引领者,中国中药以前瞻的眼光,宏大的格局与魄力,助力配方颗粒事业发展,“将传统融入现代,让健康回归自然”,也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增添强势动能。

构筑引领高质量发展全产业链

——擦亮旗下“龙印”金字招牌

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医药事业提出的要求,中国中药紧紧围绕传承创新发展的使命任务,以满足人民群众中医药需求为着力点,加快中药产业现代化发展,为全面建设健康中国、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奋斗。

在此过程中,中国中药逐步形成了一套以自身高质量发展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模式。陈映龙指出,这套经验模式具备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完善的中药工业产业实体企业全国布局;二是完整的可持续、互协同、共发展中药大健康全产业链。

据了解,经过近70年的深耕,中国中药所属子公司在全国24个省(区、市)和部分境外国家(地区)落实落地,构建起全球规模最大的现代中药工业制造产业集群,旗下中药工业产业实体产能规模优势明显,其中中药提取产能超7万吨,中药饮片产能近8万吨,中药制剂产能近4万吨。与此同时,中国中药拥有软硬件兼容的工业设计中心,为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形成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数字化的工业生产能力。

“此外,推动中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经验模式的核心是构建中药大健康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产业体系。”陈映龙指出,目前,中国中药控股的中药大健康全产业链从上游种子种苗、中药材生产与经营就开始布局,到中游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最后到下游覆盖终端消费者的中药大健康产品和国医馆,使中药产业保持可持续、互协同、共发展。

在陈映龙看来,全产业链布局离不开科技支撑。当前,中国中药共有8个研发中心,中心共获批成立了4个国家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医大师工作室、10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4个博士后工作站、2个院士工作站,汇聚了专业化的管理、研发团队,专业涉及药学、中药学、药剂、药理、分析、医学等多个领域,其中博士、硕士及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近60%,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研发经验,保证了公司的研发能力和发展后劲。

行而不辍,履践致远。为践行“引领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使命,中国中药始终以质量为核心,高度重视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体系的打造,形成品牌核心竞争力。

2019年10月,“中国药材”品牌战略发布会举行,作为国药集团下中药控股旗舰品牌,中国中药正式以“中国药材”商标统领中医药大健康全产业链上、中、下游,全力打造中药全过程可溯源体系和质控体系,彰显“龙佑健康,印迹中药”的国字品牌风采。

同时,“中国药材”还统领中国中药旗下“冯了性”“安宁”“同济堂”3个中华老字号;“同济堂中药文化”“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少林跌打止痛膏”“源吉林甘和茶”4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仙灵”“同济堂”“仙灵骨葆”“天江药业”“德众”5个驰名商标,打造行业领先的中医药大健康产业集团。

沧桑砥砺正道,历史昭示未来,“正是中国中药人一代代的传承创新,让‘中国药材’的金字招牌熠熠生辉,永不褪色。”陈映龙说。

pg电子最新网站入口的版权所有:国药集团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药:做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扛鼎者
发布时间:2024-02-05

走过近70年的发展历程,中国中药控股有限公司“承中药之文化、扬国药之精髓”,始终致力于中药事业的传承发展,向着中药行业引领者的目标执着前行——

1.jpg

栉风沐雨,薪火相传;不忘初心,守正创新。

中国中药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中药”)作为国药集团现代中药板块的核心平台,肩负着践行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引领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使命和责任。他们以理想、情怀、担当,在艰难困苦中敢于作为,在传承创新中砥砺前行,在竞争突破中卓越领航。

未来,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一代代中国中药人还将始终秉承“关爱生命,呵护健康”的企业理念,全力助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中药行业发展赋能。

深刻于血液里的责任担当

——践行央企责任为人民服务

1955年,作为中国中药控股有限公司前身,中国药材公司承载着传承、振兴和发展新中国中药事业的历史使命应运而生。面对新中国成立初期中药市场发展无序的状态,公司长期负责全国中药的产、供、销综合平衡和行业管理,为中医药事业的继承、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心中有信仰,才能“无往而不胜”,翻阅近70年的历史画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开拓进取的精神,淋漓尽致地体现在公司成长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

2001年,中国药材公司正式组建为中国药材集团公司,并于2003年并入国药集团,成为国药集团的全资子企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医药事业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公司同步驶入发展快车道。2013年至2015年,公司并购实力雄厚的盈天医药、同济堂、天江药业和一方制药;2021年,战略重组太极集团……短短十余年间,公司不仅正式更名为“中国中药公司”,营业收入也突破百亿元,提前实现“百亿药企”的战略目标。

“近70年来,不论是履行行业管理职责,还是作为市场经营主体,中国中药人一代代接棒,自强不息,敢于探索,在做强、做大企业的同时,一直将引领和促进中药行业发展,为人民健康服务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中药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映龙表示。

跨越式发展的背后,流淌不变的是灌注在公司血液里红色基因和优良传统。为践行央企责任,强化“国之大者”担当,中国中药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以中医药产业为抓手,积极响应“健康中国”“乡村振兴”“一带一路”等工作要求,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成果全球共享。

新冠疫情期间,中国中药第一时间向中国红十字会捐赠价值1000万元抗疫药品物资,推动化湿败毒颗粒上市并全力支持战“疫”。

脱贫攻坚阶段,中国中药充分发挥中药大健康全产业链优势,进一步提升价值链、延长产业链,着力走好产业化、基地化、规模化发展之路,真正使乡村振兴的战略项目在当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中药投建海外加工基地,促进海外中药产业转型升级和中药贸易多元化,推进国际认证,推动中药产品走出国门,增进世界民众健康福祉。

锚定中医药传承创新重任

——研制人工麝香助推配方颗粒发展

麝香,《神农百草经》中列之为“上品”,麝香为马麝或原麝雄体香囊中的分泌物,每头雄麝一般只产6~12克麝香。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群众对麝香用药需求快速增加,乱捕乱杀现象频发,野麝濒临灭绝,天然麝香供应严重短缺,如何既保护野生动物,又满足用药需求?

当时,中国药材公司勇于担当,接过重担,主持开展人工养麝,并牵头组织进行人工麝香研制,开创了野生濒危药材替代品种研发之先河。

执着于理想,纯粹于当下,经过艰苦卓绝的科研临床,人工麝香的研发从计划经济时代开始,跨越改革开放时期,中间面临多次技术攻关、资金短缺等困境,前后历时20多年终于面世。

“二十年磨一剑”的人工麝香研制及其产业化项目成果一经面世,便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作为人工麝香研制工作的统筹和枢纽,相关部门规定,人工麝香由中国药材公司负责全国总经销,其他研制单位提供相应原料。2005年人工麝香被科技部、国家保密局定为中药保密品种。直到今天,中国中药仍是人工麝香全国总代理。

人工麝香的成功开发,有效解决了麝香短缺造成的临床用药困扰,是中药材代用品研究和应用的典范,为保护珍稀动物药材资源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这一路走来,中国中药不断精研传承,也在不断砥砺创新。

中药配方颗粒是采用现代科学技术,通过不同设备和条件来实现不同品种的先煎、后下、文火、武火等煎煮要求,再经浸提、浓缩、干燥等工艺精制而成的单味中药产品。

经过20多年的试点研究,中药配方颗粒秉承中医药传统,迎合了社会发展环境的变化,剂量明确,携带方便,顺应性好,与传统煎煮中药比,具备明显的经济效益和优势,是驱动中医药行业快速增长的核心因素。

在国内中药配方颗粒的首批6家自主研发创造者中,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和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凭借生产规模最大、专业化生产程度最高、研发实力最强、市场覆盖面最广等优势,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2015年10月,中国中药成功收购天江药业及其旗下全资子公司一方制药,成就当年行业最大的并购案,正式奠定了中国中药在中药配方颗粒领域的龙头地位,如今,公司在中药配方颗粒领域市场份额高达近五成。

作为中药配方颗粒开创者与引领者,中国中药以前瞻的眼光,宏大的格局与魄力,助力配方颗粒事业发展,“将传统融入现代,让健康回归自然”,也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增添强势动能。

构筑引领高质量发展全产业链

——擦亮旗下“龙印”金字招牌

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医药事业提出的要求,中国中药紧紧围绕传承创新发展的使命任务,以满足人民群众中医药需求为着力点,加快中药产业现代化发展,为全面建设健康中国、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奋斗。

在此过程中,中国中药逐步形成了一套以自身高质量发展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模式。陈映龙指出,这套经验模式具备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完善的中药工业产业实体企业全国布局;二是完整的可持续、互协同、共发展中药大健康全产业链。

据了解,经过近70年的深耕,中国中药所属子公司在全国24个省(区、市)和部分境外国家(地区)落实落地,构建起全球规模最大的现代中药工业制造产业集群,旗下中药工业产业实体产能规模优势明显,其中中药提取产能超7万吨,中药饮片产能近8万吨,中药制剂产能近4万吨。与此同时,中国中药拥有软硬件兼容的工业设计中心,为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形成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数字化的工业生产能力。

“此外,推动中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经验模式的核心是构建中药大健康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产业体系。”陈映龙指出,目前,中国中药控股的中药大健康全产业链从上游种子种苗、中药材生产与经营就开始布局,到中游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最后到下游覆盖终端消费者的中药大健康产品和国医馆,使中药产业保持可持续、互协同、共发展。

在陈映龙看来,全产业链布局离不开科技支撑。当前,中国中药共有8个研发中心,中心共获批成立了4个国家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医大师工作室、10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4个博士后工作站、2个院士工作站,汇聚了专业化的管理、研发团队,专业涉及药学、中药学、药剂、药理、分析、医学等多个领域,其中博士、硕士及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近60%,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研发经验,保证了公司的研发能力和发展后劲。

行而不辍,履践致远。为践行“引领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使命,中国中药始终以质量为核心,高度重视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体系的打造,形成品牌核心竞争力。

2019年10月,“中国药材”品牌战略发布会举行,作为国药集团下中药控股旗舰品牌,中国中药正式以“中国药材”商标统领中医药大健康全产业链上、中、下游,全力打造中药全过程可溯源体系和质控体系,彰显“龙佑健康,印迹中药”的国字品牌风采。

同时,“中国药材”还统领中国中药旗下“冯了性”“安宁”“同济堂”3个中华老字号;“同济堂中药文化”“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少林跌打止痛膏”“源吉林甘和茶”4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仙灵”“同济堂”“仙灵骨葆”“天江药业”“德众”5个驰名商标,打造行业领先的中医药大健康产业集团。

沧桑砥砺正道,历史昭示未来,“正是中国中药人一代代的传承创新,让‘中国药材’的金字招牌熠熠生辉,永不褪色。”陈映龙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20号 中国医药大厦

邮编:100191 电话:86-10-82287727

传真:86-10-62033332

pg电子最新网站入口的版权所有:国药集团

网站地图